作為第三方價格監測咨詢平臺,據仲杰說,在電纜招標中,有超過80%的企業均采用了“很低價中標”手法,其中還不乏有高舉“致命低價”參與競標的公司。
所謂“致命低價”競標,是指公司以低于產品原材料價格的超低價格競標行為。
一般來講,產品成本是指產品的完全成本,對于電纜產品來講,它不僅包括銅 、鋁、護套等原材料成本,還包括工時、水電、服務費、運費和稅費等相關成本。
“正如做一件電線,你不能只算棉花(紗)成本一樣,做電纜企業也不能只考慮銅、鋁等的原材料成本。
”蔣錫培說,而在當下電纜行業惡性競爭日益激烈的狀態下,“一部分電線電纜招標項目,參與競標的企業提供的價格甚至連‘綿紗成本’都不夠。
”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線電纜分會副秘書長吳士敏認為:“目前的電纜招投標制度從實際效果來看,是對低價的一種激勵。
但是低價總是有一定限度的,你不能低于材料的成本,很后在材料使用上使用假冒偽劣產品,這是違法的行為。
”產生“致命低價”現象,其實有其內在邏輯。
據了解,目前,中國擁有大小電線電纜企業近一萬多家,且97%以上是民營性質的中小企業,其中部分企業根本不具備生產、質量控制和檢測能力。
加上集中于低端產品,產能過剩,企業為了各自眼前利益,紛紛以低價換市場,因此出現“價不抵料”的結果。
“沒有一個企業不想多拿訂單、多爭取市場份額,而為了拿到訂單,一些企業競相壓價。
在一些項目招標中,
裁線機很高價與很低價相差30%~40%屢見不鮮,投標價格相差一倍以上的也時有發生。
”仲杰告訴記者。
據其介紹,那些“致命低價”得標者,由于在后期運營中難以為繼,因而不得不選擇三種方法來“應對”: 種方法是,以次充好。
目前,電纜產品材料按照規格材質不同,價格不同,普遍以銅為優,鋁為次。
一些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,可以采用銅包鋁,或者兩頭為銅中間為鋁的方法生產,假冒純銅電纜產品。
這樣可以使產品成本減少1/3甚至一半。
但由于產品電阻性和導電性均不能滿足使用要求,因而在后期運營中會大大縮短使用壽命。
“正常產品可以用30~50年,甚至100年,而偽劣產品用3~5年就需要更換。
由于更換周期短,因而也造成了隱性成本的增加,有的甚至高出了原始成本很多。
”蔣錫培說。